找到相关内容2491篇,用时6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宁玛派与普贤法身之说——提交“普贤与中国文化”学术讨论会论文

    之有染;四种灌顶以戏论、离戏、彻底离戏和戏自然清净四个层面或四种境界,成熟有缘者之根器。具体言之,以宝瓶、秘密、智慧和名词四灌顶,分别清净外在春夏秋冬四季、内在身语意心四资粮、密之贪嗔痴及平等四处,并通过资粮道、前行道、观见道和修禅道四修行道,分别成就化身、报身、法身和自性身[⑩]。所以,四身分别有戏论、离戏、彻底离戏和戏自然清净之特性。”[11] 此外,内、外、密和圆满四种灌顶则遍及自声闻乘...

    尕藏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84885643.html
  • 弥陀本愿威神力(四十八愿) 浅注

    《第十七愿·诸佛称赞愿》《第十八愿·十念必生愿》这五愿是真实愿。是四十八愿的心髓。   远离分别;   破我法二执。永断有漏三界心。舍除虚妄之分别之妄惑。谓之分别智而平等。不分别,不执著。往生...愿者,信所钟,行所出也。信则愿。”   印光大师说,“信愿既,不能仗佛力了生死。”   信愿行;   确信;信佛是已成之佛。信我是未成之佛。信佛所说的一切教理与教法。(我有百千亿确信弥陀本愿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85885659.html
  • 观世音菩萨略解

    耳根去听,乃让声自来。二、知道自己在听声音,也有声音在被自己所听,此时只有声音和自己的和应,没任何杂念现前。三、仅有声音而忘失了自己,自己已融入分别界限的声音之中。四、声音与自己双亡双照,双亡则...  南观世音菩萨略解(圣严法师)   一、观世音菩萨的出典   现在我们再从藏经中检阅关于说到观世音菩萨的许多资料。释尊化世之际,在各大乘经中,说到诸大菩萨之处极多,就以佛在灵鹫山的法华会上,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90085663.html
  • 梵网经菩萨戒略注[一]

    一心一智慧,力无畏亦然。”上两句“十方诸如来,同共一法身”,是指法身佛,法身佛无相,万佛一体,有你我之分,亦过去,现在,未来佛之分别,更此土、他土、无量国土之佛的区别,万佛一体,犹如虚空般的清净...,所以意识称为一切意识,什么他都管,是分别心,假如意识持戒清净,分别心变了分别心,即见佛性。 一切众生,都有色心,色心就是五蕴: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。色属物质,受想行识属于心。 色身持...

    圣一法师讲述

    |菩萨戒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19420687080.html
  • 中泰两国的佛教文化交流

    《宝云经》七卷、《法界体性分别经》二卷、《文殊师利般若波罗密经》二卷。《历代三宝记》称“沙门曼陀罗出《宝云》等经三部,合十一卷。……天监年初,扶南国沙门曼陀罗,梁言弱声,大赍梵本经来贡献。虽事翻译,...251年前后,吴国曾派遣官员朱应和康泰出使扶南、天竺等南亚、东南亚各国,回国后朱应著有《扶南异物志》,康泰著有《吴时外国传》和《扶南土俗》,书中分别记述出访东南亚各国的旅行见闻,记录了各国的历史文化和民俗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312787170.html
  • 噶当派发展史概述

    应该先显后密;即先发起大乘归依和志求无上菩提之心,继而受持菩萨戒。其次,进修禅定引发神通,以便迅速积满资粮。最后秉持中观正见抉择诸法实性,破除实有自性的妄执;并循此修习分别慧以断除烦恼、所知二障。...西藏文字:遣贵族子弟留学印度,制作文字、文法、翻译佛典。佛教乃渐兴起。   2.八世纪初赤松德赞王时   分别自尼泊尔、印度请寂护乃莲华生上师入西藏。寂护带来中观宗论书,宣扬中观佛教。莲华生带来...

    寂照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333087454.html
  • 佛教的神通

    能交互映摄无碍,所以,不管是由体性悟入实相而发起神通,或是以禅定中专注的心灵力量引发神通,或是依咒术、符禄等他力所引发的神通,虽然有的并不究竟,但是因为空而分别,依照此缘起,都能引发不同层次的神通。...易修成,但是佛陀在悟道前却不是先发起天眼通,而是如意通。在《大智度论》卷二十八中解释菩萨先得如意通的原因说:“‘菩萨何以不先得天眼?’答:‘菩萨对于诸法都是容易而困难的,其余的人根器较钝,所以有难有...

    洪启嵩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689884.html
  • 《你可以不怕死》(一行禅师著,胡因梦译)连载之一

    的海浪,你的本性就是水,你不需要再去寻求水了。你的本性是分别生灭、无存在无不存在的。”   像海浪一样修持,缓缓地深观自己,并认清自己的本性是不生不灭的。以这样的方式来修持,你就能通达自由和...本书,我的内心开始生起了五十年来真正想“善待”自己的意愿,那股不顾一切行法布施的强迫性驱力,在一行禅师奇而深邃的洞观之下,终于消弭殆尽。   第一章“我们来自何处?我们将去往何方?”   打从那...

    一行禅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15891518.html
  • 迈向佛家型般若治疗学的建立——以《金刚般若波罗密经》为核心的展开

    有着根本的异同。前者强调无意识、无心、无相的自我,而后者则强调意识、心灵、自我。前 者强调的是主客不二、境识俱泯,而后者则落在主客两橛、境识两分的立场来思考问题。关连着“缘起性空”,其所强调的是分别智...智,是由超越的观照一切可归返于如实境地的智慧。这亦可了解成“心有取法”与“心取法”的异同,心有取法所走的是经由意向性而执定成一定象性的存在,意识已离其“本然状态”,而是一分别相的“他然状态”。“心...

    林安梧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4491607.html
  • 河北响堂山石窟的北朝刻经及书法

    性即是佛。善男子。离是诸法更佛。诸佛如诸法如。一如分别。善男子。是如常一无二三。出诸数法所有故。”日本学者水野清一、长广敏雄等在三十年代曾经有过录文(见《响堂山石窟》日文版),但有些出入。其中...北响堂山两处。两山均属太行山支脉,南响堂山原名滏山,北响堂山原名鼓山。东魏、北齐时期,皇家贵族分别在山上建凿了南北两座寺院,初名为滏山石窟和鼓山石窟寺。明代以后统称为响堂寺,近代则习称为响堂山石窟。   ...

    赵立春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440092982.html